欢迎来到考德上湖南分校|注册  登录|全国总站

考德上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全国分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公务员>申论

2014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准确审题是申论高分的前提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12-21 15:10 文章来源:湖南考德上公培

    湖南人事考试网提示您,准确审题是申论高分的前提已出,请注意查看!
  审清题意,是所有考试科目的共同要求,是实现所有科目考试高分的前提。但每一科目的审题,其要求不尽一致。就申论科目审题而言,不仅具有共性规律,而且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提出解决问题题、申发论述的审题具有不同的要求。就申论审题的共性规律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审题决定着阅读材料的方向和重点
  申论的给定材料虽然是围绕作答要求进行安排的,但材料的意图具有隐蔽性,而且杂乱无章,如果不能准确审题,不能准确把握作答每一题目所需要的材料信息,那么我们在阅读材料时,就会没有方向,就把握不了阅读的重点,也许某些重要的信息提示可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漏掉了。我们以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及以上)申论第一题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题:“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在分析上述题意时,我们首先就要准确把握“缺失”的含义。从字面上看,“缺失”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缺陷”、“缺点”,联系起来看,就是指“‘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陷’、‘缺点’”;二是指“缺少”,联系起来看,就是指“‘给定资料2’揭示了‘缺少’调节社会心理方面的的诸多因素”。这就给我们指明了阅读材料的方向:要从“给定资料2”中去寻找“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缺点’、‘缺失’以及调节社会心理的因素。
  从今年考生反馈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考生只理解了“缺失”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即“缺点”、“缺失”,没有理解“缺失”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调节社会心理方面的的诸多因素,所以,在阅读材料时,将后一个方面的信息提示遗漏了。
  二、审题就要准确地把握题型
  所谓准确把握题型就是要分清楚每一题目到底是属于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解决问题题中的哪一类题目。从命题情况看,命题人并没有明确指出,每一个题目属于何种题型,考生只能根据题干的文字表述和我们的申论的底蕴进行判断。从作答要求而言,每一种题型的作答要求是不尽一致的,如果我们把贯彻执行题做成了归纳概括题,其结果当然只能是低分。我们仍然以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及以上)申论第二题为例加以说明。
  题干:2.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题干中有几个关键词:“预先失败”、“概念”、“含义”,如果我们有申论方面的底蕴,这样的明显的关键词就告知我们,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是综合分析中的解释性分析题。我们不仅要解释“预先失败”这一概念的本意,而且要根据“给定资料4”全面解释其引申义,同时也要提出如何避免“预先失败”的相关措施。如果我们把这一题目作为归纳概括题作答,就很有困难遗漏了本意的解读,也不可能提出避免“预先失败”的相关措施。
  三、审题就要准确把握作答的材料范围
  从命题情况看,既可能明确指明了作答某题的材料范围,也可能隐蔽性地指明了材料范围;既可能是全部材料,也可能是指定材料。我们举下面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关文章:

0731-8208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