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解读(3)
发布时间:2012-10-13 11:53 文章来源:考德上
首先,这反映出经过2010年国考申论科目改革后,现有的申论科目不论从考试形式还是命题形式上都更稳定,也更科学。命题形式趋于稳定对于备考而言是福音,因为考生可以借助之前考试用的真题进行备考,认识并切实提升申论科目所需的各项能力。命题更加科学也代表着试题更加严谨,更能测试出考生的实际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公平的体现。
考德上在此温馨提示各位考生:认真研习历年真题,你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集中火力研究2010至2012年的国考申论真题,从题型配置形式、材料组合形式、分值分布情况等方面,全方位摸准国考命题规律。
(三)区别对待
自2010年以来,国考申论考试,就一直延续着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的习惯。今年亦是如此。2010年是同一主题(海洋的健康),设置不同试卷。2011年开始两套试卷采用不同的主题。这是基于测查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考试目的的必然趋势。不同的职位,自然有不同的能力,便要设置不同的试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国考也将继续采取两个主题、两套试题的设置思路。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的能力 要求在考纲中有明确指示,我们通过表格对比来分析两种要求的区别:
相关阅读: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 对比分析 |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 前者要求理解材料内容、含义、观点、本质,后者要求把握内容、观点及事实 |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 前者强调分析、判断、评价,后者强调执行 |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 前者要求首先发现和界定问题,然后提出对策;后者只要求提出措施,难度稍小 |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 前阵强调运用不同表达方式,及标准,后者强调表达的内容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