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 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核准范围。着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形成新的创业热潮。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 简政放权改革冲击着不少政府官员的为官方式。这项改革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的开门第一件大事。他希望能够通过这场自我革命,能够为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松绑,打造出一个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政府和市场边界相对清晰,各自按照法律的边界来行事。对于市场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而言,法无规定不可为。这将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动力与政策环境。 三农问题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45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进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 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用好这个空间,可以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对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农民是一个我们未来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所在,无论从绝对人口,还是从未来增长潜力,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远远高于城镇居民增速,高于经济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这块的消费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未来我们要想稳增长,激发有效需求,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内需的潜力,未来内需潜力最大的就是在农村,是农民。 结构问题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 在新的一年,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是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应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发展的两个车轮,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中国制造
课程咨询:
客服一线
客服二线
投诉建议:
图书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