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19岁男孩回家途中在火车上卖WiFi,将车厢变成网吧,半小时赚取500元的话题蹿红微博。据了解,这个男孩实际上是利用了一款浏览器的限速、限时等功能,设定20k/s、50k/s以及100k/s的网速,并分别标价为10元/小时、15元/小时、20元/小时,从而当起网管的。
但也有不少内行网友提出见解,按照时下的无线网络覆盖质量,就算有聪明人能搞起“车厢网吧”赚点外快,估计那分而售之的网速也慢得可怜。因此,这则奇闻的最大所求,或许是为借机炒作某款浏览器罢了。
炒作与否暂且不议。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自国内第一部安卓手机诞生起,手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就开始不断增长,直至智能手机日益普及,WiFi需求更呈爆发式增长。这期间,随着许多城市公交、地铁上无线网络的覆盖日增,对于火车上能否实现畅快上网,自然成为公众的急切期待。现实语境中,也许很多人对无线网络不甚了解,但他们自有一种朴素的发展思维:几千亿的高铁投入能够狠狠砸下去,满足乘客的上网需求真有那么难吗?
火车上卖WiFi似炒作更似倒逼。这就是,不能因为春运等时刻的奇货可居、一票难求,就无意劳神费力地尽快补上无线上网的短板;也不能靠着高铁、动车等的不菲票价,就懒得去赚那些网络配套服务的“蝇头小利”。联想到春运网上售票系统,面对“技术流”的抢票“黄牛”,竟然显得束手无策、不堪一“刷”的被动囧态,铁路服务需要倒逼升级的方面,确实可称是不止一二矣。
颇值玩味的一种对比是,对于火车上卖WiFi的传闻,铁路部门向记者表示,此类情况违反规定,列车工作人员可依相关规定,劝阻、制止商贩登车叫卖。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致电铁道研究院,还是采访铁路总公司,得到的回应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则是短时间内不考虑火车上建WiFi。由此,难怪有网友戏谑道:坐火车时我想安静休息和睡觉,不准兜售WiFi可以,但也请把那些嚷嚷不休卖零售、卖饮料的都禁了吧。
走笔至此,笔者倒觉得,即便“火车上卖WiFi”或是一篇炒作软文,却也大可不必“闻炒生厌”了。因为,有竞争总比没人干来得好;或许若干年后回头一想,广大旅客会恍然大悟:如果没有当初的“卖WiFi炒作”,惊醒了铁路部门的舒服梦境,人家不知啥时候才能想到让网络覆盖也“高速”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