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政法干警行测备考:语句填充题快捷方法
发布时间:2013-09-18 16:15 文章来源:考德上
2013年湖南政法干警行测备考-语句填充题的出题形式是给出一个不完整的文段,要求考生选出合适的句子填入空缺处。这种题型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连贯性。解答语句填充题,首先可从话题统一和前后照应的角度思考,遇到散文性文段时,意境协调、句式一致、音节和谐也是常涉及的考点。
一、话题统一
“话题统一”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实现话题统一的两种手段:(1)保持主语一致。现代汉语的话题一般由主语来表示,共同的主语是贯穿语段中各句的灵魂,是联系各句的纽带。所以,说话时要尽量保持主语的一致性。(2)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话题统一的重要方面。陈述对象一致与主语一致有一定重合的地方,但并不等于主语一致。陈述对象一致还包括语段内部句群间陈述内容的一致。
【例】 在人类的历史上,文明冲突的现象一直存在,或者说,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常常披着文明精神的外衣发生冲突。但另一方面,________。甚至可以说,冲突具有短暂性,而融合具有留存性和长远性。在许多情况下,冲突本身也成为融合的工具。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文明更是融合的 B.历史更是融合的
C.文明也是融合的 D.历史也是融合的
【解析】与前文的“文明冲突”相对应的应是文明融合,而不是历史融合,故排除B、D。由后文的“甚至可以说”可知作者要突出的是文明融合,故用表递进的“更”比较贴合文意,答案选A。
二、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指语段中的信息要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前后照应的三个角度:(1)词语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的词语与文段中关键词语之间的照应。(2)观点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包含的观点应与文段的整体观点相一致。(3)问答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问句中问与答、肯与否之间的协调一致。
【例】 天文学家认为,整个地球都是由环绕早期太阳的尘埃造就的,太阳系中的固态物质概莫如此。_____ ?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填入上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么,固态物质又从哪里来呢 B.但是,尘埃本身又从哪里来呢
C.天文学家的观点可靠吗 D.为什么天文学家这样看呢
【解析】天文学家的观点不可能是“未解之谜”,故可排除C、D项。再根据前后照应原则,前文阐述了太阳系中的固态物质包括整个地球都是由“尘埃”造就的,故后句中追问的便应当是“尘埃”从哪里来,即B项。
三、意境协调
“意境协调”指整个文段在情感、态度、色彩、气氛、视角等方面的一致性。意境协调的五个方面:(1)情感上,或悲或喜。(2)态度上,或褒或贬。(3)色彩上,有鲜明、暗淡的区分。(4)气氛上,有热烈、凄清的差异。(5)视角上,有高、低、俯、仰之别。
下一篇:没有了